查詢結果

司法判解

發文單位
發文單位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
裁判字號
裁判字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13.08.06. 一百十三年訴字第326號裁判書
裁判日期
裁判日期 民國113年8月6日
資料來源
資料來源 司法院
要  旨
要  旨
按行使偽造有價證券使人交付財物,本質含有詐欺性質,如所交付之財物
即該證券本身之價值,其詐欺取財即屬行使偽造有價證券之行為,不另論
詐欺取財罪。被告偽造本票並持以向告訴人借款,目的為取得票面價值之
金錢,不另論詐欺罪。
全文內容
全文內容
案由:偽造有價證券等
    公  訴  人 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
    被      告  ○○○
    指定辯護人  本院公設辯護人王筑威
    上列被告因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,經檢察官提起公訴( 112年度偵字
第14108號),本院判決如下:
        主    文
    ○○○犯偽造有價證券罪,處有期徒刑貳年。未扣案附表一所示之本
票、附表二「偽造署押」欄所示之署押均沒收。
        犯罪事實
一、○○○因其實際經營之○○有限公司(址設臺北市○○區○○○路○
    ○號○○樓,下稱○○公司)有資金需求,為向○○○(所涉重利罪
    另經檢察官起訴)取得借款,明知未獲○○公司登記負責人即其胞妹
    ○○○同意或授權,竟仍意圖供行使之用,基於偽造有價證券、行使
    偽造私文書之犯意,接續1於附表一所示時間,在附表一所示本票上
    發票人處偽造「○○○」簽名 1枚及該偽造署押欄所示之指印,並填
    載發票日、金額完成發票行為;2於民國 110年 8月 6日,在附表二
    編號 1所示之借貸和解書上之立和解書人(乙方)欄偽造「○○○」
    之簽名 1枚及指印 3枚;3於附表二編號 2、 3所示未記載發票日之
    本票上各偽造該偽造署押欄所示之簽名及指印,均持向○○○行使,
    致生損害於○○○、○○○及票據交易信用性。嗣○○○未依約還款
    ,○○○詢問○○公司員工,始悉向其借款之人係○○○而非○○○
    。
二、案經○○○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報告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
    檢察官偵查起訴。
        理    由
壹、程序部分
    本件認定犯罪事實所引用之所有卷證資料,就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
    之陳述,經當事人於本院審理程序表示同意作為證據,本院審酌上開
    證據資料作成時之情況,尚無違法不當及證明力明顯過低之瑕疵,亦
    認為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,爰依刑事訴訟法第 159條之 5第 1項規
    定,認有證據能力;非供述證據部分,亦查無證據證明有公務員違背
    法定程序取得之情形,且經本院於審理期日提示與被告辨識而為合法
    調查,亦有證據能力。
貳、實體部分
一、上揭犯罪事實,業據被告○○○於警詢、偵查及本院審理時坦承不諱
    (偵卷第11頁至第14頁、第50頁至第52頁、本院卷第69頁至第71頁)
    ,核與證人即被害人○○○、證人即告訴人○○○於警詢、偵查中之
    證述情節相符(偵卷第 5頁至第 7頁、第22頁至第24頁、第40頁至第
    42頁、第47頁至第48頁、第 104頁至第 106頁),並有附表一所示本
    票、附表二所示文書等影本、LINE對話紀錄、匯款紀錄存卷可稽(偵
    卷第26頁至第29頁、第66頁至第95頁),足認被告任意性自白與事實
    相符,堪予採信。本件事證明確,被告上開犯行堪以認定,應予依法
    論科。
二、論罪科刑之理由
    (一)按行使偽造有價證券使人交付財物,本質含有詐欺性質,如所
          交付之財物即該證券本身之價值,其詐欺取財即屬行使偽造有
          價證券之行為,不另論詐欺取財罪(最高法院 108年度台上字
          第3163號、 110年度台上字第2783號、 112年度台上字第2309
          號判決參照)。被告偽造本票並持以向告訴人借款,目的為取
          得票面價值之金錢,不另論詐欺罪。核被告所為,係犯刑法第
          216 條、第 210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(附表二部分)、同法
          第 201條第 1項偽造有價證券罪(附表一部分)。被告在附表
          一所示本票、附表二所示文書上偽造之「○○○」之署押(即
          簽名及指印)係偽造私文書、偽造有價證券之階段行為;又偽
          造私文書之低度行為,應為行使偽造私文書之高度行為所吸收
          ;另偽造有價證券後持以行使之低度行為,為偽造有價證券之
          高度行為所吸收,均不另論罪。
    (二)起訴書雖漏未論及被告行使偽造借貸和解書部分,惟檢察官就
          犯罪事實一部起訴者,其效力及於全部,刑事訴訟法第 267條
          定有明文,且本院於審理時,亦已告知被告及辯護人,本案起
          訴範圍及於上開罪名,而給予辯論之機會,已足以保障被告之
          辯護權,本院自得予以審理。
    (三)被告於密切接近之時間,基於向告訴人借款之犯意,接續偽造
          有價證券、及行使偽造文書,各行為之獨立性顯然極為薄弱,
          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,在時間差距上,難以強行分開,在刑法
          評價上,以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,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
          評價,較為合理,自應各論以接續犯之包括一罪。
    (四)被告所犯上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、偽造有價證券罪等犯行,雖
          在自然意義上並非同一行為,惟上開犯行係在同一犯罪計畫下
          ,基於單一犯罪目的,即以冒充「○○○」之身分向告訴人借
          款,均係於接續時間內所為,依一般社會通念,應認以一包括
          之行為予以評價較符合法律秩序,為想像競合犯,依刑法第55
          條之規定,應從一重以偽造有價證券罪處斷。檢察官認應分論
          併罰,容有誤會。
    (五)按刑法第62條規定,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,得減輕
          其刑,但有特別規定者,依其規定。而所謂自首,係以對於未
          發覺之犯罪,在有偵查犯罪職權之公務員知悉犯罪事實及犯人
          之前,向職司犯罪偵查之公務員坦承犯行,並接受法院之裁判
          而言。苟職司犯罪偵查之公務員已知悉犯罪事實及犯罪嫌疑人
          後,犯罪嫌疑人始向之坦承犯行者,為自白,而非自首。而所
          謂發覺,不以有偵查犯罪之機關或人員確知其人犯罪無誤為必
          要,僅須有確切之根據得為合理之可疑者,亦屬發覺(最高法
          院97年度台上字第5969號判決意旨參照)。查被告雖稱:他們
          知道我不是○○○的情況下尾隨我,然後我去○○派出所報案
          說我用○○○的名字去借款,○○○先做筆錄後我才做的等情
          ,惟經警員○○○提出職務報告略以:於 112年 3月30日 2時
          受理告訴人所報偽造文書案,於受理前,被告並未先行向警方
          告知其有偽造其胞妹簽名於本票上之情事等情,有該職務報告
          影本在卷可查(本院卷第59頁),足認警方係於告訴人報案後
          而發覺被告本案犯罪,縱使被告後於同日警詢時承認犯行,顯
          亦在其犯罪已經發覺之後,依上說明,自與自首要件不合。
    (六)被告所犯偽造有價證券罪,係法定本刑有期徒刑 3年以上10年
          以下有期徒刑之重罪,考其立法意旨在維護市場秩序,保障交
          易信用。查被告偽造有價證券之原意係向告訴人借款,而事前
          未經被害人同意而盜開本票之行為,無非係未經思索之舉,此
          與一般智慧或財產犯罪之宵小者,為滿足個人私慾,大量偽造
          有價證券以之販賣或詐欺,金額動輒上千萬元之情形,尚屬有
          間,又被告係因無力還款,且告訴人借款予被告部分,經臺灣
          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 113年 5月29日以 113年度偵字第11
          027 號認涉犯重利罪予以起訴,顯見被告犯罪之惡性,尚非鉅
          大;又被害人出具書面表示願意原諒被告、不再追究(本院卷
          第75頁),是自被告犯罪情狀及具體背景以觀,認縱宣告偽造
          有價證券罪之法定最低刑度即有期徒刑 3年,猶嫌過苛,情輕
          法重,在客觀上尚足以引起一般同情,爰依刑法第59條之規定
          ,酌減其刑。
    (七)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,審酌被告除於 109年因竊盜案經法
          院判處拘役20日確定,緩刑期滿未經撤銷,無其他犯罪前科,
          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(本院卷第11頁至第
          12頁),因需錢孔急一時輕率失慮,未徵得被害人之同意,即
          偽造本票及文書持以向告訴人行使,不僅造成被害人之損害,
          亦有害於票據流通之信用性,實值非難,惟念被告始終坦承犯
          行,獲得被害人之宥恕,雖未能與告訴人和解,仍堪認被告犯
          後態度良好,顯有悔悟之心,另考量被告具有空專畢業之教育
          程度、未婚、目前打零工,日薪新臺幣 800至 1,000元之生活
          狀況(本院卷第73頁)等一切情狀,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。至
          辯護人固請求為緩刑之宣告,然因被告尚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
          ,且未得告訴人之諒解,又另涉他案現偵查中,是本院認不宜
          為緩刑之宣告,併此敘明。
三、沒收部分
    (一)附表一所示本票均經被告偽造後交付予告訴人供行使之用,雖
          未扣案,然無積極證據證明業已滅失,不問屬於犯人與否,應
          依刑法第 205條宣告沒收;至被告於該等本票上所偽造之「○
          ○○」之署押,為偽造有價證券之一部分,已隨偽造有價證券
          之沒收而包括在內,自毋庸重為沒收之諭知。
    (二)附表二所示偽造之文書,因已交付予告訴人而非屬被告所有,
          自不得諭知沒收,惟其上偽造如附表二「偽造署押」欄所示之
          署押,應依刑法第 219條之規定,不問屬於犯人與否,宣告沒
          收。
據上論斷,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,判決如主文。
本案經檢察官許梨雯提起公訴,檢察官王芷翎、蔡啟文到庭執行職務。
中華民國113年8月6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刑事第六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審判長法官  雷雯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官  葉伊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官  李欣潔
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。
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,並應敘述具體
理由。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,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
書(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)「切勿逕送上級法院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書記官  卓采薇
中華民國113年8月9日

相關法條

回上方